移动化建设
移动应用防调试保护,采用轻量化监测探针和安全沙箱技术,在零信任环境下构建可信运行环境,在移动应用运行时,从设备环境、应用威胁、网络劫持和敏感行为等角度,持续检测运行环境异常及调试注入威胁,及时研判告警并触发响应动作阻断攻击,确保移动应用的安全运行。移动应用数据保护,通过安全沙箱技术,构建移动应用数据泄露防护能力,实现敏感数据从存储、使用、输入、输出到销毁的全周期保护。所有加固功能,均以策略形式体现,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自定义选择配置。移动应用安全加固对应用性能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并兼容新版本操作系统版本及主流厂商主流机型,在保障移动应用安全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上讯信息助力企业保障移动业务安全高效开展,助力数字化转型。移动化建设
金融行业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突起,金融机构完成从“坐商”变“行商”的转型,移动展业、移动营销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兴技术与工作方式的引入,导致网络边界日趋模糊。传统的网络防护方式中,默认内网更加安全可靠,通过传统的边界部署防火墙等方式,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作为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金融行业,经常是APT组织攻击的主要对象,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安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改进原有的防御架构,构建更加高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结合金融企业现有移动设备情况,在充分考虑其需求的前提下,对传统的边界防护体系进行改造升级,也构建了基于零信任的移动业务安全防护方案。该方案基于软件定义边界安全架构,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包括移动终端、管控平台和安全网关三个部分,通过相互协作联动,实现移动业务的可信安全防护。智能化关联分析移动业务安全网关能够帮助企业收敛网络暴露攻击面,提升移动业务访问防护强度。
移动应用漏洞检测,采用模拟人机交互和操作行为分析的动态检测方式。使用移动虚拟沙箱环境,其中预置了多种行为捕获探针,包括敏感权限操作、敏感数据访问、通信网络访问等,通过自动化控制模拟人机交互,将需要检测的移动应用安装到该环境上运行,并采集应用程序运行时的多种操作行为,对操作行为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应用中存在的程序代码漏洞和敏感数据泄露,该方式有效的弥补了静态特征扫描的不足,更大程度的发现应用程序中的潜在漏洞,减小移动应用上线发布后的安全风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远程办公、移动办公和混合办公模式越来越普遍,因此企业大部分资源会放在云上,但依靠网络边界的方式,会使得效率变得低下,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互联网安全风险。面对网络安全威胁变化和网络边界泛化模糊的新形势,以“从不信任,始终验证”为基本原则的零信任架构应运而生。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将零信任安全定义为“一组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范式,将防御从静态的、基于网络边界转移到关注用户、资产和资源的领域”。移动应用安全加固,采用自动化封装形式及加壳加密和虚拟沙箱技术。
安全可信的访问:采用单包敲门技术,实现系统自身网络和业务应用隐藏,允许可信设备及应用的授权用户看到并访问被保护的业务服务,收敛网络暴露攻击面,提升移动业务访问防护强度。网络安全传输:针对移动应用APP访问业务服务,采用应用级双向认证安全隧道技术,以及基于用户、设备、应用、微应用、服务和接口的细粒度授权,保障移动业务通信安全。 持续信任评估:基于ATT&CK威胁框架,针对多端设备、用户、应用和网络,实时监测风险IOC和IOA指标,持续进行多维度、智能化关联分析和信任评估,并动态调整权限以及联动响应处置。动态访问控制:从终端用户、终端设备、移动应用和网络通信维度,进行持续性威胁风险监测,感知移动业务整体安全态势,实时评估可信程度,实现一体化细粒度的动态访问控制体系。根据平台安全检测结果给出扫描报告和整改建议,减少移动应用漏洞攻击风险。角色自定义
在零信任环境中,安全沙箱的能力可以为应用构建可信运行环境和安全工作空间。移动化建设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金融业作为关键行业,正全力开展移动营销、移动柜面等业务移动化建设,企业采购许多移动设备,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安全风险和管理挑战。设备资产台账混乱,安装非业务应用,同时设备越狱和配置不当等安全风险也随之出现,企业移动设备管理面临巨大挑战。结合金融企业现有移动设备情况,在充分考虑其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企业购买设备个人使用场景下的移动设备进行安全保护,构建了企业级MDM移动设备安全管理方案。该方案通过设备资产管理、设备安全管控和设备合规检测,实现移动设备从部署安装、注册使用到淘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确保移动终端可管控和业务数据可保护,保障金融移动业务安全稳定运行。移动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