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

时间:2024年08月26日 来源:

发展状况,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建筑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术。美国芝加哥一个城市区域供冷系统,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共有4个冷站,城市集中供冷。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号冷站蓄冰量是12.5万冷吨时,电力负荷438兆瓦,每日制冰4700吨。从美、日、韩等国家应用的情况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负荷集中、峰谷差大、建筑物相对聚集的地区或区域都可推广使用。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新增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约8亿~9亿平方米,为冰蓄冷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我国每年公共建筑新增面积约3亿平方米,如30%的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全国每年可节约15亿千瓦时所对应的电价差值,所节约金额高达约10亿元。冰蓄冷技术通过利用电力峰谷差价,实现电能有效贮存,达到节电效果并缓解电力系统压力。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

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冰蓄冷

蓄冷量,名义蓄冷量,名义蓄冷量是指由蓄冷设备生产厂商所定义的蓄冷设备的理论蓄冷量(一般比净可用蓄冷量大)。 净可利用蓄冷量是指在一给定的蓄冷和释冷循环过程中,蓄冷设备在等于或小于可用供冷温度时所能提供的较大实际蓄冷量。可利用蓄冷量,净可利用蓄冷量占名义蓄冷量的百分比例值是衡量蓄冷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此比例值越大,则蓄冷设备的使用率越高,当然此数值受蓄冷系统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蓄冷系统的配置,设备的进出口温度等。对于冰蓄冷系统此数值可近似为融冰率。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冰蓄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医院、学校等场所的空调系统中,稳定控制室内温度,降低能耗。

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冰蓄冷

内融冰释冷特点:来自用户或二次换热装置的温度较高的载冷剂在盘管内循环,使盘管外表面的冰层自内向外逐渐融化进行取冷;冰层自内向外融化时,由于在盘管表面与冰层之间形成薄的水层,其导热系统只为冰的25%左右,导致取冷速率低,水温高。盘管式内融冰系统简化原理图:圆型及U型盘管冰蓄冷:蓄冷特点:管材导热系数对蓄冷性能影响不大;管内流速低,阻力大;管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小。完全冻结式:释冷特点:残冰量大;取冷温度高;不能搅拌。

制/融冰率,制冰率(IPF)有两种定义,一是指对于冰蓄冷式系统中,当完成一个蓄冷循环时,蓄冰容器内水量中冰所占的比例。另一个是指蓄冰槽内制冰容积与蓄冰槽容积之比。而融冰率是指在完成一个融冰释冷循环后,蓄冰容器内融化的冰占总结冰量的百分比。制冰率与融冰率这两个概念是冰蓄冷式系统中评价蓄冰设备的两个非常重要数值 融冰率与系统的配置有关,对于串联式制冷机组下游的系统,蓄冷设备的融冰率较高;反之,则较低。而并联系统的融冰率界于两者之间。冰蓄冷供应高峰时全部的空调负荷需求。

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冰蓄冷

蓄冰空调设备,冰盘管式系统,冰盘管式系统又称冷媒盘管式和外融冰。突出特点:1.实现电力“削峰填谷”,转移电力高峰负荷,平衡电力供应;2.减少电厂侧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建筑物侧CFC和燃烧物的排放;3.提高电厂侧发电效率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4.降低总电力负荷,减少电力需求,缓解建设新电厂(机组)的压力;5.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档次,有利于招商引资;6.节省用户对空调系统的投资、改造、运行维护等费用,降低用户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冰蓄冷部分蓄冷的概念是利用非空调时间运转机组蓄冷。湖南冰球冰蓄冷设备

冰蓄冷技术在夏季高温时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

蓄冰系统与低温送风结合的系统在初投资上面是可以与常规空调系统相竞争的。在初投资相等的情况下。蓄冷系统具有常规系统无可匹敌的优点:它可以减小电力需求。对于冷水机组,风机和水泵的耗电量可减少50%甚至更多。增加高峰期以外的耗电千瓦小时数(KWH)而减少高峰期内的耗电量;至少可以减少用户的运行费用20%;它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系统,包括将蓄存的制冷容量在短缺的时候提供给一些关键场合使用,并且它的维护要求也较低。一般来说,一天使用10—14小时的各种大楼,建议采用低温的送风系统和蓄冰系统。中山冰晶式冰蓄冷系统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