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淬火热处理过程

时间:2024年07月21日 来源:

表面淬火:1、定义:是成本较低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工艺简单而灵活,适合局部处理,特别适合于提高耐磨性的场合。由于只加热表面层,心部强度保持着淬火前的状态。2、目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淬火后零件表面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压应力,因而使材料的疲劳强度较大程度上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设计时要考虑残余拉应力不可留在齿根处、轴的过渡圆角处等零件应力集中部位, 以免工作应力与残余拉应力叠加造成零件裂纹或断裂。淬火目的:提高其强韧性:轴类、杆件、销、受力件。浙江淬火热处理过程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 等温退火。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较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② 再结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③ 石墨化退火。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山东热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冷却方式对热处理和淬火的结果有很大影响。

随市场变化趋势自由发展,不可避免造成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实现节能减排高指标,难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且市场价格竞争及无序竞争严重,阻碍“十二五”计划目标的超额完成。面对这种现状,落实党的提出的战略任务,实现提高机电产品质量、支撑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设想,凝聚行业共识,制定《热处理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实施方针和措施,以期热处理行业“十三五”期间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常用的退火工艺有:① 完全退火。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② 球化退火。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淬火按加热介质及条件分为:盐浴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感应加热淬火、高频脉冲淬火、接触电加热淬火等。

采用新的表面强化技术和推广氮基气氛的热处理,原有的工具表面处理方法限于蒸汽处理、氧氮化等陈旧方法,一般只能提高工具寿命30%~50%。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发和从国外引进了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和PVD氧化钛物理涂层技术。前者可以稳定提高工具寿命2~3倍,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干普通刀具;后者可以提高刀具寿命3~5倍,适合干各种精密贵重的齿轮刀具。氮基气氛用于保护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可以实现无氧化脱碳热处理,并可以避免热处理氮脆,氮基气氛的化学热处理,可以减少内氧化等缺陷,提高化学热处理质量。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江苏钢热处理方法

回火时引起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浙江淬火热处理过程

许多钢材都是以退火热处理状态供货的,钢材硬度检测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B硬度,对于较薄的钢板、钢带以及薄壁钢管,可以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检测HRT硬度退火的目的在于:① 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② 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③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④ 为较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对中碳钢,在既可用正火又可用退火的场合下,用正火更为经济和方便。浙江淬火热处理过程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