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p2免疫荧光IF

时间:2023年10月13日 来源:

免疫荧光通透(目的是使抗体进入胞内),0.5%TritonX-100(一种去垢剂,用PBS配制)室温通透20min(针对胞内抗原,若是细胞膜上表达的抗原则省略该步骤);除了TritonX-100,也可作为通透剂,并且固定后的样品不需要通透。封闭(减少一抗和二抗与非特异位点进行结合),通透后用PBS浸洗玻片3次,每次3min,吸水纸吸干PBS,在玻片上滴加山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常用的封闭液包括:与二抗同一来源的血清、BSA或者是羊血清。从封闭开始所有的步骤,一定要注意样品的保湿,避免样品的干燥,否则极易产生较高的背景。醛类固定的样品,在用一抗孵育前用含0.3M甘氨酸的封闭液进行封闭。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以荧光素标记抗体来定位抗原物质的高度发达的标记免疫技术。ucp2免疫荧光IF

ucp2免疫荧光IF,免疫

免疫荧光实验的注意事项: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min到数小时,一般30min已足够。染色温度多采用室温(25℃左右),高于37℃可加强染色效果,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采用0-2℃的低温,延长染色时间。低温染色过夜较37℃30min效果好的多。ZO-1免疫组化IHC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来定位抗原的技术。

ucp2免疫荧光IF,免疫

荧光色素: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isothiocyanate,TRITC)结构式如下:较大吸引光波长为550nm,较大发射光波长为620nm,呈橙红色荧光。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其异硫氰基可与蛋白质结合,但荧光效率较低。免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通过不同颜色荧光标记不同的靶标,可以直观的观察同一样品细胞内不同结构和蛋白。荧光标记靶标的方法主要包括荧光染料、免疫标记、荧光融合蛋白等——这几种方法均可选择性标记细胞内的结构和蛋白,让您在成像时更轻松地进行观察。细胞生物学采用的很多荧光工具基本上都是荧光基团。这些荧光基团经过不同的方法修饰或结合到不同的分子上,从而具备了某些的功能与特定的细胞器或蛋白结合。通过化学修饰,单个荧光基团可以产生许多变体形式,且每种变体都有不同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相关疾病和自身免疫病。

ucp2免疫荧光IF,免疫

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1.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2.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3.4%的甲醛室温固定20-30分钟。4.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5.0.2%TritonX-100透化2-5分钟。6.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7.5%BSA室温封闭30分钟。8.加一抗(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度过夜。9.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0.加二抗(用1%BSA稀释)30分钟,闭光。11.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2.95%甘油封片。注:4%甲醛,0.2%Triton,5%BSA均用1×PBS稀释。早期的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体与示踪物质结合,用于定位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物质。collagenX(COL-10)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荧光技术是基于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ucp2免疫荧光IF

免疫荧光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国外生产的TDM用试剂盒,有相当一部分即属于此类,并且还有TDM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用的自动分析仪生产。由于一般荧光测定中的本底较高等问题,荧光免疫技术用于定量测定有一定困难。新发展了几种特殊的荧光免疫测定,与酶免疫测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样,在临床检验中应用。ucp2免疫荧光IF

热门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